当前位置:首页行业资讯 › 钢铁热处理工艺基本工艺,热处理的工艺分类,热处理操作方法

钢铁热处理工艺基本工艺,热处理的工艺分类,热处理操作方法

发布来源:东莞挣鑫金属表面处理厂  发布日期: 2022-10-03  访问量:611

为了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的机械、物理和化学性能,除了选择材料和各种成型工艺外,热处理工艺往往非常重要。让小边带你了解热处理过程!

1.热处理简介


热处理及其特点




热处理是指金属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、保温和冷却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。


工艺特点


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。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,热处理通常赋予或提高工件的使用性能,而不是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化学成分,而是改变工件中的显微组织或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。其特点是肉眼看不到工件的内部质量。


2.热处理工艺分类


热处理工艺分类




金属热处理工艺一般可分为整体热处理、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。


根据不同的加热介质、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,每个类别可分为几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。同一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,具有不同的组织和性能。

3.钢铁热处理工艺

钢是机械工业中应用较广泛的材料。钢显微组织复杂,可通过热处理控制,因此钢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。此外,铝、铜、镁、钛及其合金也可通过热处理改变其机械、物理和化学性能,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。


钢铁热处理工艺制定依据-铁碳相图




铁碳相图中的几个重要点、线和温度


符号


C

温度为1148℃,碳含量为0.43%,

E

温度1148℃,碳含量为2.11%,碳含量为2.11%γ-Fe较大溶解度

K

温度727℃,含碳量为6.69%,Fe3C的成分

P

温度727℃,碳含量0.0218%,碳含量0.0218%α-Fe较大溶解度

S

温度727℃,碳含量0.77%,共析点

GS(A3)

奥氏体转化为铁素体的开始线

ES(Acm)

奥氏体中碳的溶解度线

PSK(A1)

AS→Fp Fe3C 分析转换线

PQ

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线


钢的微组织结构和性能




组织

力学性能

奥氏体

低硬度、低屈服强度、高塑性

铁素体

低强度、低硬度、高塑性和韧性

渗碳体

高硬度、高强度、高耐磨性、低塑性和韧性

珠光体

性能取决于组织形式

莱氏体

高硬度、高强度、高耐磨性


退火




退火工艺可分为:全退火、扩散退火、等温退火、球化退火、去应力退火、再结晶退火等。


操作方法


加热钢件Ac3 30~50℃或Ac1 30~50℃或Ac温度低于1后(可查阅相关资料),一般随炉温度慢冷却。


目的

降低硬度,提高塑性,提高切削和压力加工性能;细化晶粒,提高机械性能,为下一步做好准备;消除冷热加工产生的内应力。


应用要点


适用于合金结构钢、碳工具钢、合金工具钢、高速钢锻件、焊接件和不合格原材料;一般空白退火 。


正火




操作方法


加热钢件Ac3或Accm 以上30~50℃,冷却速度略大于退火,一般为空冷。


目的

降低硬度,提高塑性,提高切削和压力加工性能;细化晶粒,提高机械性能,为下一步做好准备;消除冷热加工产生的内应力。


应用要点

正火通常用作锻件、焊接件和渗碳部件的预热处理工艺。低碳、中碳结构钢和低合金钢也可作为较终热处理。对于一般的中高合金钢,空气冷却会导致完全或局部淬火,因此不能作为较终的热处理工艺。


淬火




操作方法

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在水、硝盐、油或空气中快速冷却一段时间以上。


目的

淬火一般是为了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,有时是为了获得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,以提高一些高合金钢(如不锈钢、耐磨钢)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。


应用要点

碳钢和合金钢一般用于碳含量大于0.3%的碳钢;淬火能充分发挥钢的强度和耐磨性潜力,但会产生较大的内应力,降低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。因此,有必要回火以获得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。


回火




操作方法

将淬火的钢件重新加热至Ac保温后,在空气或油、热水和水中冷却以下温度。


目的

淬火后减少或消除内应力,减少工件变形开裂,调整硬度,提高塑性和韧性,获得工作所需的力学性能;稳定工件尺寸。


应用要点

淬火后,保持钢的高硬度、耐磨性、高弹性和屈服强度,保持高冲击韧性和塑性,并具有足够的强度。一般钢应避免400~450度之间的230~280度不锈钢回火,因为此时会产生回火脆性。


调质




操作方法

淬火后高温回火称为调质,即钢件加热至比淬火高10~20度,绝缘后淬火,然后在720度温度下回火400度~。


目的


提高切削性能,提高加工表面光洁度,减少淬火时的变形和开裂,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。


应用要点

适用于淬火性高的合金结构钢、合金工具钢和高速钢;它不仅可以作为各种重要结构的较终热处理,还可以作为一些紧密部件,如钢丝,以减少变形。


时效




操作方法

将钢件加热到80~200度,冷却5~20小时或20小时以上。


目的

钢淬火后组织稳定,减少储存或使用过程中的变形,减少淬火和磨削后的内应力,稳定形状和尺寸。


应用要点

适用于淬火后的各种钢材;常用于形状不变的紧密工件,如紧密丝杠、测量工具、床箱等。

4、固溶处理


固溶处理




操作方法

将合金加热到高温(980)~12500℃)保持单相区恒温是将过剩相完全溶解到固溶体厚度的快速冷却。


目的

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;提高钢和合金的塑性和韧性,为沉淀硬化处理做好准备;充分溶解合金中的各种相,加强固体溶解,提高韧性和耐腐蚀性;消除应力和软化,继续加工或成型。


应用要点

固溶温度应根据合金的使用温度进行调整,环境温度越高,冷却速度越快,饱和度越高。


5、深冷处理


深冷处理




操作方法

在低温介质(如干冰、液氮)中冷却淬火钢件至-40~-80℃或较低,温度均匀后取出均温至室温。


目的

为了提高马氏体的硬度、强度、耐磨性和疲劳极限,为了提高硬度、强度、耐磨性和疲劳极限;稳定钢的组织 ,稳定钢的形状和尺寸。


应用要点

钢件淬火后应立即冷却,然后低温回火,以消除低温冷却时的内应力;冷处理主要适用于合金钢的紧密工具、测量工具和紧密部件。

6.表面热处理


为了改变其表面的力学性能,表面热处理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。为了只加热工件的表面而不向工件传递过多的热量,所使用的热源必须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,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提供较大的热量,使工件的表面或部分能够在短时间或瞬间达到高温。有氧乙炔或氧丙烷、感应电流、激光和电子束是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。


火焰加热表面淬火




操作方法

用氧乙炔混合气体燃烧的火焰喷射到钢表面,快速加热,达到淬火温度后立即喷水冷却。


目的

提高钢件的表面硬度、耐磨性和疲劳强度,保持心脏的韧性。


应用要点

多用于中碳钢制件,淬透层深度一般为2~6mm;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大型工件和需要局部淬火的工件。


感应加热表面淬火




操作方法

将钢件放入传感器中,使钢件表面产生传感电流,在短时间内加热至淬火温度,然后喷水冷却。


目的

提高钢件的表面硬度、耐磨性和疲劳强度,保持心脏的韧性。


应用要点

多用于中碳钢和中堂合金结构钢制件;由于皮肤效应,高频感应淬火淬透层一般为1~2mm,中频淬火一般为3~5mm,高频淬火一般大于10mm。

7.化学热处理


通过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、组织和性能,化学热处理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。化学热处理是在含碳、氮或其他合金元素的介质(气体、液体、固体)中加热工件,使工件表面渗透碳、氮、硼和铬。


渗碳




操作方法

将钢件放入渗碳介质中,加热至900~950度,使钢件表面获得一定浓度和深度的渗碳层。


目的

提高钢件的表面硬度、耐磨性和疲劳强度,保持心脏的韧性。


应用要点

用于0.15%~0.低碳钢和低合金钢零件25%,一般渗碳层深度为0.5~2.5mm;为了达到渗碳的目的,表面必须淬火。


氮化




操作方法

500个活性氮原子~氨分解600度,使钢表面氮饱和,形成氮化层。


目的

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、耐磨性、疲劳强度和耐腐蚀性。


应用要点

碳钢和铸铁的氮化层深度为0.025~0.8mm。


碳氮共渗




操作方法

碳和氮同时渗入钢表面。


目的

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、耐磨性、疲劳强度和耐腐蚀性。


应用要点

一般氮化层深0.02~3mm;氮化后淬火和低温回火。
http://www.xiangshenggu.com
上一篇:热处理要求